淮安曙光心理咨询

强迫症心理咨询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患者一般能适应社会,其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以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但其症状妨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常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或完全完整。  

       神经症的症状复杂多样,有的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有的则有心悸、胸闷、恐怖感等。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与变化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有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每当情绪紧张时出现腹泻。 神经症的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妨碍心理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且对冲突往往使用夸大的或潜意识方式处理。病情虽然持久,现实判断力则始终保持正常。


强迫症: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强迫症属于心理疾病神经症中的一种,常常以强迫和反强迫的思维和行为同时存在为症状特征。在一般的精神科医生看来,强迫症是一种非常难以治愈的慢性心理疾病,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很难彻底根治,而且容易复发。笔者在精神科工作已近三十年,其中主要做心理治疗已近十年。我的体会是:强迫症的疗效不能一概而论,强迫症的疗效贵在治疗及时。如果刚发现强迫症状后及时诊治,仅通过心理咨询即可治愈;如强迫症状持续几个月者,治疗起来就比较费劲,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治疗方可痊愈;如强迫症状持续几年者,则治疗起来就更加困难,心理治疗不仅需要药物的配合,痊愈的时间可能也就会以年计算了。所以强迫症只要及时识别诊断、及时治疗,疗效非常明显。即使是强迫症状持续了几年,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得彻底根治。


    强迫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患者存在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性格特点,加之其父母较严格、刻板的教育方式,常常导致患者形成了理性较强,压抑情感较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以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最关键性的一步是需要引导来访者学会尊重并表达内心的情感,多“感情用事”,去削弱过强的理性,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这样自然强迫症状就会逐渐消失。笔者现举几例亲自做过的强迫症个案和大家分享。


     几年前我接待过一位23岁的女性来访者,当时她刚刚参加完单位的党史知识竞赛,思想比较紧张,竞赛结束后出现了在看书时强迫性地看某一个词汇,而不能往下继续看其他内容的状况,自己也认为没有必要而非常烦恼。当时她的父亲陪同她前来就诊,我认为她的表现属于强迫症状,虽然由于时间短,还不能诊断“强迫症”,但对其的心理干预正是时候。于是除了对其做了两次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外,我建议她休息一段时间,多参加一些各种活动,调节心身疲惫、缓解紧张情绪。她和家人都比较配合,休息了一个月,几乎天天来访者的父亲都陪同她打羽毛球、散步,后父母又陪同她到外地旅游,她的那些强迫症状很快就消失了。这个个案说明了及时干预可获得良好疗效。


    我还曾接待过一位三十三岁的女性,她因尿频三个月(十几分钟一次,已排除泌尿系感染)来我院心理门诊咨询。我诊断她为“强迫症”。首先我努力和她建立一个良好的咨访关系,随后引导她把内心对重要客体的负面情绪表达出来,未服用任何治疗强迫症的药物,一共做了六次心理咨询,每周一次,她的那些强迫行为就完全消失了。这个个案说明了病程不太长、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来访者,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最后我要介绍的个案是一位21岁的大二的学生,由于从小家长对其要求很高,他考试得了第一父母从未表扬过,而一旦没有得第一时,父母会反问他:“你这次为什麽没有得第一啊?”所以导致他对自己的要求一贯很高,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虽然成绩优秀,但却认为自己是死记硬背,没有灵活性。他从高中开始就出现了强迫症状,总是在反复注意并担心自己的脖子是否是歪的,总担心自己的口臭,强迫性思维已持续三年多了,这是一例典型的强迫症患者。由于他的病程较长,所以在对其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了药物氯丙咪嗪治疗。通过两年持续的心理和药物的治疗,这位患者的病情也完全痊愈了。这个个案说明:未及时治疗会导致治疗的困难和延期痊愈,但任何难治的强迫症,只要坚持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


    以上三个个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旦发现强迫症状,学会尽早识别、早日诊断、早日治疗非常必要。强迫症患者一定要对治愈有必胜的信心,半途而废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治愈的患者要坚持改变过去不恰当的思维或行为模式,才能有效地保证病情的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