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共情,深陷同情疲劳怎么办?

如果你身上出现了以下这些迹象,你很有可能正在经历「同情疲劳」:
◍ 睡眠困难(无法静心,过度紧张,容易被吵醒)。
◍ 易怒、不耐烦、责怪他人。
◍ 害怕上班(或发现自己经常上班迟到或请病假)。
◍ 很难找到生活或工作的意义。
◍ 出现无法解释的身体症状(如疼痛加剧、痤疮发作、肠胃问题)。
◍ 感觉被孤立或想自闭。
◍ 感到无助、无望,或两者都有。
◍ 觉得做决定很困难。

什么是「同情疲劳」?

同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职业倦怠,常见于医护人员。当你过多地接收和共情他人的心理痛苦,以至于你自己开始出现创伤反应时,同情疲劳就产生了。这些反应可能包括情感麻木、生理疾病和绝望感等。
同情疲劳最早出现在急诊科和肿瘤科护士群体中,在儿童保护工作者和精神健康工作者中也有相关情况的记录。医护人员的同情疲劳现象可能正在增加,而行业之外的普通人也会受到影响;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几乎会无法抑制地感受到别人的痛苦。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不过分受情绪耗竭的影响,同时仍然能去关心他人?答案并不是要转而以麻木的情绪,去对待他人的苦难遭遇,而是要建立良好的界限,照顾好自己,并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角色。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一些也许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同情疲劳」困扰的方法。

01

了解相关迹象

疲惫感,即总是觉得特别累,是经历过同情疲劳的人最常报告的症状之一。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的体内一直在分泌压力相关的荷尔蒙,他们的“战斗或逃跑系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这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
(战斗或逃跑反应,是当人们感知到有害事件、攻击或生存威胁做出的或者选择“战斗”、或者选择“逃跑”的生理反应。)

其他迹象,还包括文首提到的睡眠困难、易怒、觉得生活和工作没有意义等。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同情疲劳并不是一个弱点,它也不一定能反映你的同理心水平。我们的身心出现这种反应是非常自然的。但是,在意识到陷入同情疲劳以后,我们仍然可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02

按下重启键,关照好自己的基本需求

人们在不堪重负或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一些基本的东西——水、食物、阳光和氧气。这听起来可能很傻,但是,只需要在一周的时间里做到以下几点,你的身心就有机会得到一次有力的重启:
◍ 随身带水杯,多喝水。
◍ 规律的进食时间,保证营养均衡。
◍ 每天至少在户外晒30分钟太阳。(如果你能附加一些身体锻炼或和朋友一起晒太阳,会有更多收获。)

03

谨防破坏性的应对方法

当我们感到情感枯竭时,可能会很想用捷径来缓解当下困境:
为了当时可以感觉好一点,就伸手去拿第三或第四块小蛋糕。发现购物有很好的安慰效果,所以开始强迫性地网上购物。因为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和途径可以表达愤怒,于是我们向亲密的人发泄怒气……
我们会抓住任何机会,试图释放紧绷的情绪。而问题在于,这种释放只是暂时转移你的注意力,它并没有挖掘出真正压在你身上的负担。
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冲动评判自己,但是一旦理解了这些做法不能够解决长期的问题,就应该对自己诚实。可以深呼吸,大声说:“这不是真正能帮助我的应对方法”。

04

练习「自我关怀」

你一直在为你的病人/来访者、家人或完全陌生的人付出同情心。但你是否有留一些同情心给自己?
当你需要休息的时候,你有主动让自己放松吗?你会对自己说一些温柔的话语吗?自我关怀,是缓解同情疲劳的一个要素。
闭上眼睛,静静地坐着,然后问自己:”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现在感觉如何?”
你并不需要立即得出一个答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你的注意力在体内流动,问问身体的每个部位有什么感觉。在某些时刻,你会发现那些情绪可能藏在你的胃里,或是凝固在肩膀里。允许自己去感受这些被你发现的情绪,无论它们令你愉快还是令你痛苦。
大声对自己说:
◍ 我可以有这样的感受。
◍ 我承受了太多,所以感觉沉重是很正常的。
◍ 我已经很坚强了,我需要一些放松。

05

学着去全然地接受

作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你可能抱有这样的想法:
◍ “我需要去照顾别人”。
◍ “我是唯一能照顾他们的人。”
◍”如果我投入我的一切,就可以拯救他们”。

这种想要去纠正错误、治愈伤痛的责任感,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是我们坚持善行和保持温暖的燃料,它促使我们成为护士、社会工作者、公益律师,或单纯只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另一方面,它也会施加给我们不相称的责任感,让我们觉得我们有能力且需要去解决所有问题。但现实是,无论我们多么关注和关心,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上述想法,我们需要学习全然的接受。
全然的接受,即认识到我们最终无法去控制任何人或任何事,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行为。这对我们已有的认知提出了挑战,让我们接受世界上总是有痛苦、不公正、不完美以及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当我们放下责任的重担,就可能再找到生活的实感,并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去展现善意的力量。

06

划分你的生活

人类需要一些情境化的提示,来协助我们在工作、玩耍、放松和所有重要的存在模式之间切换。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从同情疲劳的状态转向平衡的生活。
实际操作起来就是指,例如,如果你的工作内容导致你出现同情疲劳,那就把工作的部分留在工作时间。当下班回家以后,在走进家门前有意识地告诉自己:“我把病人留在工作中”。换掉工作服,并立即做一些能占用你注意力的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的同情疲劳来源于工作,一些好的应对方法包括:
◍ 有和同事以外的人群的社交生活;
◍ 坚持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和活动;
◍ 如果你是居家办公,确保你有分开的工作和休闲空间。

07

从朋友或心理咨询师那里获得支持

社会支持可以算是心理问题的万能药。尤其是当同情疲劳让我们倍感孤独的时候。要知道即使是和很多人同处一个空间,这种孤独感依然会存在。
如果你的工作和帮助他人相关,可能会有机会在工作中接触到互助小组,它们会专门为你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来发泄。你会遇到很多跟你一样经历着类似的情绪起伏的人,大家困惑于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或是感到很难再找到工作的意义。有时候,仅仅是让自己的感受被看到和肯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恢复活力。
如果你没有支持团体,也可以与一个值得信赖、不会去评判你的朋友或同事分享你的感受。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协助你处理你正在经历的感受。当我们在支持和倾听他人的同时,我们也值得被他人倾听和支持。

停止内耗,从改变这些思维开始!

很多时候一个人最大的纠结,是思想的“内战”。

当你想卷时,总会因各种理由不去行动;当你想躺时,各种压力又让你不敢彻底放弃。

心理学家鲍尔斯特曾说过:“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每一次选择、判断、焦虑,大脑都会消耗心理的能量。”

想要治愈精神的内耗,先改变这3个底层思维。

01
把“我不能”,变成“我能”

当你不相信自己能行时,这件事很难成功。

小记者琼斯在美国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有一天,上司叫他去约访大法官布兰德斯。琼斯大吃一惊,连忙拒绝。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别人根本不可能理他,琼斯一脸失落的建议上司更换人选。上司瞥了一眼,拿起电话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他不会答应的!我的能力还不能采访他”,琼斯惶恐地说。这时,电话那头传出声音:“一点十五分,请准时。”真正无法翻越的山,往往是你心里的那座山。做任何一件事,先要相信自己“能行”,才会有“可能性”。

当你陷入自我怀疑时,怀疑本身才是最大的敌人。

02
把心动,变成行动

行动起来,是在你与事情之间能建立的最短路径。

让大脑直接从“想要做”,变为“立马做”。

你考虑一万次,都不如去行动一次。

梅尔·罗宾斯曾在TED演讲中,做过关于“如何不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的演讲。她提到:你想要什么?健康的身体、更多的存款、还是获得真爱的机会?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很简单,你只要打开手机搜索,就可以看到无数人分享他们关于各个领域的经验。

但是为什么这些方法改变了别人,却改变不了我们自己呢?原因就在于两个字:“行动”。诗人布莱克说:“一味期待而从不行动,是滋生瘟疫的温床。”许多事情不是想着想着就能想成了,而是做着做着才能实现。

“人生总会有许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

十个再好的想法,都不如你去落实一个想法。

03
先完成,再完美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总是追求完美,最后一事无成怎么办?”

下面的高赞回答说:“对失败的恐惧,一开始就阻碍了他们。对于不少完美主义者而言,他们不是在追求成功的乐趣,而是在逃避失败的恐惧。这种心理表现出来,常常就是要么完美,要么宁可什么都不展现。”

Facebook公司有一条著名的标语:完成,胜过完美。“做了”是0到1 的突破,“做好”是1到100的突破。你一直不行动,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毫无意义的0。著名漫画家小林老师,曾在采访时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其实很多大家看到的漫画,并不是在彻底构思后再动笔的,而是在忙碌中见缝插针创作的。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变差,不管是多好的想法构思,不超过三天,就会被忘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强忍着懒惰和失落,坚持画下去。因为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只有在完成之后,才有完美的可能。他也提到,“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东西,那些影响深远的接近完美的作品,都是无数不成功的作品堆出来的。

每次不太成功的创作,在得到读者反馈意见的同时,也让创作者默默积累着失败的教训、点滴的经验。这些充满失败的艰苦波折,往往才是创作者的高光时刻。”

无论做任何事,完成是第一步,完美是最后一步。你只有走到了分岔路,才能选择你想走的路。

当上班族出现抑郁情绪时,该怎么处理?

对于正值生产力旺盛的上班族,如何避免患抑郁症呢?
有些事是自己可以做到的,有些则需要企业和政府来帮忙,今天,整理了8点建议以供参考:

建议1  :已婚的人在职场之外,多了一个家庭的角色,家庭成员一定要给予支持,因为家庭关系和谐是助力,也是加分;若家庭关系不和谐,会影响职场上的表现和心情。而对于职场上未婚的人来说,支持系统来自于朋友,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找朋友聊天倾诉。
建议2  :职场环境中,同事的支持力量大于主管,因此,应该和同事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建议3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个人情绪的反应越明显,工作比较容易失常,主管认同度降低,就越容易感到焦虑及抑郁,因此,要和主管维持良好的沟通管道。

建议4  :可以先了解压力的来源,以日记方式写下自己在何种情况下会有压力?和谁相处时会有压力?然后写下自己的反应,如愤怒;针对反应的解压方法,如抽烟、运动。再记下哪些方法对解压有效或是没效?

建议5  :在工作和休闲之间,找出平衡式,工作不带回家做,在工作和家庭间是有界限的。

建议6  :找出解压的方法,而且是要找出良好的解压方式,像抽烟、熬夜看电视等,都不是良好的解压方式,运动、阅读、听音乐、散步等均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时的情境中。
建议7  :碰到职场或生活上的心理难题,最好就医或进行心理咨询。如果有失眠现象严重,可以尝试催眠疗法。抑郁症不是想开了、睡一觉醒来,病情就马上好转的,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请勿讳疾就医,抑郁症越早就医,治愈率越高。
建议8  :参加成长课程,多吸收学习;参工或其他社交活动,多结交不同领域的友人。

当然,政府及企业也应重视抑郁症防治,预防抑郁症并不一定是个人的事情,企业还需制定出明确的规范及健康的升迁制度,的工作时间、薪资等,建构友善职场环境。

观《西游伏妖篇》有感 :西天取经路,“破执而离苦”

         电影是成年人的童话、白日做的梦。《西游伏妖篇》,我看到的,是徐克和周星驰两个人共同做的梦,这篇也不算是影评,只当是我沉醉在梦中发出的呓语。

继续阅读观《西游伏妖篇》有感 :西天取经路,“破执而离苦”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从前有一个乞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总要乞讨一些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那么一点米。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打算弄个明白。

继续阅读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1分钟心理学:影响好心情的10种错误认知

   

     心理导读:希望用读图的方式,传递有趣实用的心理学。1分钟心理学跟大家分享,有这么10种错误的思维认知会影响我们每天的好心情。 ——www.psysg.com

继续阅读1分钟心理学:影响好心情的10种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