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当天,淮安市市级示范幼儿园——浦东幼儿园的园长助理史林吉老师盛情邀请我给全园的所有老师讲一讲幼儿心理学。这是浦东幼儿园的新闻链接:http://pdyey.qpjy.gov.cn/articles_127.jsp
很让我感动的是,所有老师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后,放弃休息和吃饭,非常认真的倾听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个个幼儿的实例,和我展开交流,非常投入。原定于晚上7点结束的讲座,在热烈的交流中一直延续到晚上8点多才结束。有这样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老师,是所有在浦东花园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和家长们的幸福!
根据著名发展心理学开拓者皮亚杰的理论,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6、7岁)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幼儿期的小朋友就处在第二个阶段,即: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
A.思维水平:是形象思维,即对看到的图像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很强的处理能力,这是人的创造力的基础和根本。B.泛灵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的,所以会和树木、花草、小动物说话。
:认为别人与自己都一样,自己这么想,别人也一定是这么想的。
D.思维不可逆性-知道A>B,不知道B
E.未掌握守恒:
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有这么一些特征需要老师和家长关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以教育引导。
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概念的形成:7岁以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绘自己的心理特征如性格等。
2、自我评价的发展:3岁儿童还不会自我评价,3.5-4岁起开始发生自我评价了,5岁儿童绝大多数已经能进行自我评价。总地来说,自我评价能力很差,成人,尤其是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幼儿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是有害的,幼儿需要成人的及时表扬和鼓励:
如何表扬孩子?–表扬一定要具体!要强调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进步的部分!)
3、自我情绪体验:幼儿的情绪体验越来越深化(开心、气愤发展到委屈、自尊、内疚、羞愧感),同时又容易受周围小朋友的情绪影响。(*所以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哭,其他很多小朋友会一起哭。一个人笑,其他小朋友会一起哈哈大笑)还特别容易受成人的情绪影响。所以家长、老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幼儿很会看大人脸色)
这里我强调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情商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A、允许孩子哭,宣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有价值的,让孩子接纳负面情绪。大人首先要接纳。
(常看到家长说“不许哭!”有的家长怕孩子哭,孩子一哭自己会焦虑,所以孩子一哭就用小糖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咨询室里经常发现来访者长期压抑了很多负面情绪不懂得如何合理宣泄,因而伤身体、伤心灵。有的人甚至怎么也哭不出来,这是很危险的,能哭出来就有救!)
B、教孩子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学会用合理途径发泄负面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
如:去跑步、踢球、扔沙包、拿吹气的玩具击打沙发、唱歌跳舞、和小朋友玩开心的游戏、和心爱的布娃娃说说心里话等等。
C、鼓励孩子涂鸦。(涂鸦是和潜意识连接的重要方式。)玩沙子、玩泥巴、培养爱好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
D、发泄了情绪后,再和孩子讲道理。
在幼儿的情绪中,自尊感是最值得重视的情绪。自尊感高的孩子,自我评价也高,长大后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高;而低自尊的孩子往往自我评价也低,长期处在压抑、焦虑、不适应人际关系当中。
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如犯错了会感到羞愧、怕别人讥笑、不愿被人当众训斥等。
自尊感极低——长大后会形成两个极端:1、特别窝囊、软弱 2、马加爵、药家鑫
那么自尊感该如何培养呢?自尊感与幼儿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有关,受到父母、老师、以及对儿童有重要意义的他人评价的影响。(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多表扬!多认可!积极关注孩子!)——并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E、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在3、4岁儿童中还不明显,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在4-5岁,大班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总的来说,6岁以前的幼儿自控力还是较弱的。
关于自控力的培养,我重点强调了“延迟满足”这个能力对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性。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说,为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学习等待,能够放弃眼前的报酬。幼儿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能等待。尤其是现在孩子一般都是家里的小宝贝,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要什么给什么,稍微不满足或者满足的迟一点,孩子就发脾气、大哭大闹。这都是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的表现。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称为——软糖实验。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
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
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二、道德认知: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三阶段说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没有判断能力,直接授受行为结果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1)依据他人的价值标准
(2)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不考虑行为者的行为动机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后):
@所以,幼儿早期,不要拿大人的道德要求来要求孩子,孩子还没有道德观念。(3岁时寄旧衣服)
4、5岁时,道德标准服从长辈和老师,此时可以有意识的培养道德观念。用奖励和惩罚双重方法。
三、攻击行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取笑、叫绰号等。3-6岁儿童的侵犯行为随年龄增长,身体攻击4岁时达到顶点,以后,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增加。5岁后,侵犯行为开始减少。原因:1、父母和教师不容许侵犯行为,鼓励合作与分享;2、儿童从自身经验中懂得,协商、谈判是达到同样目的的有效手段。
经常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往往是:1、家长喜欢用暴力;家庭的情绪气氛经常有矛盾、冲突;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儿童经常受挫,所以敌意重,攻击性强。 2、男孩比女孩攻击性强。 3、父母放任不管,甚至鼓励,到不可容忍时才惩罚,这时很难矫正。 4、儿童经常看暴力的电影电视。
攻击行为的控制方法:1、取消奖赏 2、榜样示范 3、改善家庭环境 4、换位思考
四、亲社会行为
如: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合作、谦让、赞扬他人等
如何培养:1、(最重要)父母做榜样:经常赞美他人、帮助他人、心胸宽广,能包容孩子的缺点。
2、鼓励、奖赏来强化亲社会行为。
3、学会换位思考:教给孩子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你要别人怎么待你,你就得要先怎样待别人。
五、同伴关系的发展: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1)3岁起,儿童偏爱同性别伙伴
(2)3-4期间,依恋同伴的强度及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有显著增长
(3)幼儿期友谊特点:地理位置邻近、有共同活动、拥有有趣玩具
同伴关系的作用:
(1)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2)同伴效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3)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4)同伴效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
六、第一反抗期
1、出现时间:大约三四岁
2、特点:
(1)自主欲求提高
(2)拉开与母亲距离
(3)活动范围自我选择程度变大
(4)做事强调“我来做”,拒绝帮助
3、反抗期的意义
(1)反抗期是正常现象
(2)经过反抗期的幼儿,成人以后自主性强
(3)没有表现过反抗期的幼儿,成人后有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