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曙光心理咨询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现在的家长都知道,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可是到底什么是情商?情商又该怎么来培养呢?

 

    情商,英文叫做ED,是指一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情商高的人通常有以下表现:

1.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这在我们心理咨询中,称之为共情(EMPATHY)的能力。所谓共情,即换位思考,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也就是和别人共悲喜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共情的能力,你才可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才可能和别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5.处理人际关系,能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有些家长误以为情商就是指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往往很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却疏忽了情绪的稳定和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的培养和引导。这无疑是对于情商狭隘的理解。当然,一个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心态开放度高、善于换位思考的人,其人际关系一定会好,处处受欢迎;但是仅仅有社交能力,却没有情绪管理能力的人,其情商并不高。那么,情商又该怎么来培养呢?

情商的培养最好是从小开始。三岁以上的幼儿就逐渐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可是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当前的情绪叫什么,到底是“生气”、还是“兴奋”、亦或是“伤心”?“嫉妒”?“委屈”?“失落”?他们不知道这些情绪的名字,所以没有能力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所以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的——

第一步,就是,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如:当孩子要求我买玩具,被我拒绝后,一个人呆在被窝里哭泣时:先接纳,告诉她你感到很委屈,是吗?(为她的情绪命名)然后告诉她:妈妈爱你,可是没有义务买·····最后,告诉她:妈妈爱你!

等孩子大些了,要引导孩子主动说出自己当前的情绪,这样,他会对自己的情绪体察的越来越清晰准确,在此基础上,就更容易学会管理情绪。

第二步、教孩子学会用合理途径发泄负面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

如:去跑步、踢球、扔沙包、拿吹气的玩具或者枕头等软的用品击打沙发、唱歌跳舞、和小朋友玩开心的游戏、和心爱的布娃娃说说心里话等等。

在这里,我特别建议家长要鼓励孩子涂鸦。因为涂鸦(不是按照规范作画、而是随性的作画)是和潜意识连接的重要方式,在涂鸦过程中,特别容易把内心压抑的情绪表达到画作上,从而恢复情绪的宁静;而且,涂鸦特别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专注力,是非常省事简便的培养途径。

此外,玩沙子、玩泥巴、培养兴趣爱好等都有助于宣泄负面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和愉悦。

第三步、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孩子的苦恼,理解孩子的心情

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孩子感觉好,自然会通情达理。如果孩子的感觉不好,你说什么都是白塔。

接纳孩子情绪,就是无论孩子在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时,家长能够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否定他的情绪、反对他的情绪、打压他的情绪。接纳情绪不等于赞同孩子的情绪或看法,而是先接纳,再想办法改变。也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

无论父母对于子女,还是子女对于父母,一般都不缺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受不到了。

注意:千万不能压制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许哭、否则会出现隐形攻击或者转移攻击对象。要允许孩子哭,宣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有价值的,让孩子接纳负面情绪,大人首先要接纳。

(常看到家长说“不许哭!”有的家长怕孩子哭,焦虑,一哭就用小糖、物质诱惑等转移注意力,把孩子的负面情绪打压下去。其实在我们咨询中发现,咨询中能哭出来就有救!)

   第四步、接纳并发泄了情绪后,再和孩子讲道理。

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当孩子发生方面情绪时,如何接纳和调节?

五年级的男孩子,第一次月考时,社会科成绩非常不理想。回来时,内心与脸部的表情充满着难以掩饰的挫折感。于是书包乱扔,鞋袜也被踢到客厅的角落。
  孩子:“什么老师嘛!尽出些烂题目。”                

母亲:“你觉得很不公平?”(这在我们心理咨询中称为“共情”,让孩子感觉到妈妈能够理解他,才愿意敞开心扉,继续沟通,才有可能倾听、接受妈妈的意见)
  孩子:“对啊!太过分了,出的考题课本里都没有。”     

母亲:“你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为孩子的情绪命名)
孩子:“不只有我觉得被骗,全班都有这种感觉。”

母亲:“你很生气,也很难过,因为你花了很多时间在课本上,却得到这种结果。”(“更深层次的共情”,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努力的部分,减轻挫折感)

孩子:“嗯……我真的好生气……我好想哭哦……”
  此时母亲沉默却温柔地搂着孩子,轻轻地抚摸孩子的背,完全的包容和接纳一颗受伤的童心。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情绪已趋于平缓。(允许孩子哭,完完全全接纳孩子的情绪)
  点评:如果是不懂沟通的母亲,可能会有这样说:“你怎么可以这样骂老师?”“都是你自己不用功,还怪题目出得不好!”“自己考得不好,别拿家里的人出 气!”接下来肯定是一场亲子冲突,而且以后孩子都会觉得妈妈无法理解我,逐渐的关闭上和家长沟通交流的心门,等将来家长发现孩子出了大事时,就已经晚了。

而这位母亲却是这样做的: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孩子的苦恼,理解孩子的心情。这样为下一步的继续沟通作好了铺垫。

原创作品,文/刘玲。转载请注明来源:淮安曙光心理咨询、网站地址 www.psys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