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曙光心理咨询

婆媳之间

 

      一个家庭中,最常见的矛盾就是婆媳之间的不和,这让许多男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而悠悠家却比较奇怪,他们家最大的问题是悠悠老公和他的父亲两人几乎势同水火。

原本这还不太影响悠悠的生活,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可如今婆婆过世,年过七旬的公公的养老问题,成了他们家的难题。

     结婚时 公婆就像来参加婚礼的宾客

认识老公阿城之前,悠悠以为,所有看起来很正常的家庭中,父母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即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即使有人善于表达有人深藏不露,那份血缘亲情都是一样浓厚。直到了解到阿城的父母,她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如她想象。

     悠悠与阿城相识于大学时期。悠悠记得很清楚,1997年,她的第一个寒假,在扬州读书的她先到南京的姐姐家玩了几天,离春节还有三四天的时候才回来。因为春运,车站里人满为患,悠悠好不容易才挤上车。这时,邻座的一个男孩站起来,整理了一下座位上方的行李架,腾出点空位来,主动帮悠悠把行李放了上去。一段爱情就在这样的一场邂逅中开始了。在平常的相处中,悠悠渐渐得知,阿城父亲是做生意的,母亲是小学老师,在城里有房有车,家境还算不错。悠悠也了解到,阿城跟父母感情很淡,但究竟淡到哪一种程度,直到两人准备结婚时,悠悠才深有体会。

     “我们结婚时,男方家这边所有事情都是我老公一手操办的,直到婚宴当天晚上他的父母才像来参加婚礼的宾客一样直接到酒店吃饭。婚礼结束把所有的亲友都送走了,我老公哭得像个小孩一样,说自己跟孤儿没什么区别。”悠悠说。在筹备结婚的过程中,悠悠和她的家人都对公婆有很多不满,但是那天晚上,她却不忍心再让老公难过,安慰他说:“那你就当没有父母,咱们好好过日子不就行了。”听了悠悠的话,阿城敞开心扉,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老公虽有父母 却从没感受过父母的爱

     阿城从小是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虽然父母就在身边,但对他基本不闻不问。父亲性格暴戾,对阿城从没有好脸色,阿城稍微犯了点错误不是被打就是被骂。而母亲就像飘在家里的一个影子,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阿城听他奶奶讲,他出生之后吃了母亲50多天奶,都是奶奶照顾好了把他放到母亲怀里吃奶,吃好了奶奶便会把他抱走。阿城自己也记得,从小到大,母亲没有问过他一次冷暖,没有给他买过一件衣服。读初中的时候,已经知道爱美的阿城嫌奶奶从镇上买的球鞋不好看,在饭桌上提出想到城里买双皮鞋,结果被父亲劈头盖脸骂了一顿,母亲则一句话都没有说。

    阿城告诉悠悠,自己上小学三四年级起,就隐隐约约知道父亲“外面有人”,他经常夜不归宿,家里隔三差五就要大吵一架,不是父母吵,就是奶奶和妈妈吵,要不就是爸爸和爷爷奶奶吵,总之永无宁日。吵得最厉害的一次,母亲一半是生气一半是威胁地喝了农药,被人拖到医院去洗胃,差点没救过来。那时,阿城读初三,恐惧、丢人、愤恨,各种情绪压抑得他快要窒息。那次事件之后,家里激烈的吵架事件变少了,父亲照样经常不回家,而母亲似乎变得呆滞了。

    爷爷奶奶很爱阿城,也很强势,家里的生意主要掌握在爷爷手里,母亲的工资也要按月交一部分给奶奶作为生活费。阿城大三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但给他留下的钱足够支持他毕业工作后娶妻生子。悠悠遇见阿城的那个寒假,阿城正是因为爷爷奶奶都已离他而去,家里再也没有任何留恋,他才不想回家,一直拖到快过年才回去。

    婆婆去世 公公的养老成问题

    和阿城结婚之后,悠悠的生活与公婆也无多少瓜葛。有时候她会想,虽然没有人家那样处处照顾小家庭的公婆,但是不住在一起,平常只当他们不存在就是。再说悠悠也是本地人,父母都在身边,公婆帮不帮忙对她来说是件无所谓的事情。

    这些年,有时候阿城回忆起过去,对父亲的怨恨丝毫没有减少,对母亲则是觉得她可恨又可怜。悠悠觉得,无论如何,阿城跟他们总是有血缘亲情的,何况她自己也不想失礼于人。逢年过节,悠悠总催着阿城买点东西过去看看父母。刚开始,双方在悠悠面前还留点面子,虽然没什么话可说,但还能保持基本的和气。渐渐地,谁也不想再掩饰,不顾及悠悠和年幼的孩子,饭桌上常常因为一句话就吵起来。两年前的除夕夜,一家人吃着团圆饭,闲聊说起亲戚家里的事,公公不知道怎么开始指责阿城,说他冷血,气势汹汹的样子惹怒了阿城,父子俩势不两立,连吵带骂说出了积压在内心的不满。最后不知是谁掀了桌子,年夜饭没有吃成,父子俩都赌咒发誓这辈子都不想再见面。

     大半年过去,阿城一句没有提过父母,悠悠也不想多事。直到医院打来电话,说婆婆因脑中风被送进医院抢救了。在医院守了一天一夜,婆婆没有醒过来。阿城心情复杂,叹了口气,为母亲,也为自己从未享受过母爱的温暖而流泪。争吵、冷战,相互无视了一辈子,婆婆去世了,公公却突然很受打击,一下子萎靡了很多。悠悠和阿城谈过公公今后的生活,阿城说,自己没有办法亲自去照顾他,但不会不管他,他准备找家养老院把他送去。得知阿城的想法,走路已经有些不便的公公说什么也不依,说要么就死在老房子,要么搬到悠悠家这边住。阿城不能接受与父亲朝夕相处,这事只好一拖再拖。最近,家里好几位亲戚长辈连番让悠悠多劝劝阿城,要放下过去,以孝为先等等,弄得他们好像特别不孝似的,这让悠悠既生气又为难。

 

 

专家(刘玲: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情商培训专家)观点:

 

     孝道是从道德层面来讲的,父慈子孝,对于正常的家庭来讲,孩子从小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温暖这些亲情,孩子会跟父母之间建立起情感连接,那么当父母老的时候,孩子愿意反哺父母,这是一种人伦的正常状态。但是在此案例中,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给予对于孩子成长特别重要的父母之爱,那么等到父母老时,要求孩子给予自己关爱,已经是太迟。任何情感一定是双向流动,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情感,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而且人的情感不是用 “应该”、责任和道德就能够产生且持续的,情感一定是发自内心、不含企图心的。

    不要用孝道来束缚阿城和悠悠夫妻俩,因为阿城从小没有感受到父爱母爱,和父母没有建立起情感连接,现在等到父亲老了,突然用孝道来要求他,会对他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会有强烈的内心冲突。即使表面上,他有可能受到压力,同意父亲到家里来养老,但是他当下的内心是排斥的,长此下去,会给阿城在精神上带来很大的伤害,他的内心会非常痛苦,那么必然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而且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是压抑不住的,即使他父亲在他家生活、养老,也不会幸福安宁的,很有可能,父子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所以这样下去,对阿城赡养好他父亲也不利。

    倒不如让阿城通过其他途径妥善安排好他父亲的晚年生活,比如:选择一家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或者请人在老家专门护理照顾他父亲、或者请家族里的某一位热情能干的亲戚照顾他父亲,由阿城定期支付护理费用和生活费,阿城和悠悠夫妻俩经常带着孩子,回去看望父亲,这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大家心情都舒畅,而且问题也解决了。

    如果说将来,阿城和悠悠夫妻俩自己内心里面成长了,或者看到父亲年老的模样,真正把心结打开了,放下过去的怨恨,发自内心的接纳了父亲,也会父子重建亲情。但这一定是有个过程的。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自始至终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一个人童年时跟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的人格,“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便是他与世界的关系模式。如果他跟父母的关系是和谐健康的,他的人格便是健康的,他在处理人生各种关系时便倾向于尊重、宽容、信任、乐观,也容易得到爱和幸福。相反,如果“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关系扭曲,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缺爱的,他也很难有能力付出爱。

    家,在主流的词典中,一直是温暖、爱和天堂的代名词,因为它承载了世界上两种最重要的亲密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但事实上,亲密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并不总是美好的,可以说,很多中国式家庭,父母是不合格的,他们是生育了孩子,就在中国“孝道”传统浸润下,盲目以为自己拥有了对孩子控制、管束、甚至是为所欲为的权利。“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盛产隔代抚养、打是亲骂是爱、 分数至上、留守儿童或者隐形留守儿童······这些父母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灵伤害,他们还不自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的很多个案,他们的痛苦追根溯源都来自童年父母的伤害。

    作为这种家庭的子女,他们内心的负面情绪会非常多,常常是对父母的愤怒、委屈与对自我的怀疑、内疚纠结在一起,一直折磨着自我。他们要想摆脱这些纠结与痛苦,需要深刻的领悟到两点:

一、父母的忽视(暴躁、愤怒、焦虑、失败······)不是你的错!你无须为他们负责!

二、直面自己人生的真相:生在这样的家庭、摊上这样的父母,是你的命!不要试图改造父母,你一定是徒劳的!但当你成年后,你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运”!那就是自我成长,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爱自己,通过学习、反思以及心理咨询去努力修复童年的创伤。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当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种。教孩子知识,不如给与孩子爱—无条件的爱!童年从父母那里得到充足的爱,会让你一生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