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跟你说心里话,核心原因在这!

反思是孩子成长的开始。家长想引导孩子反思,前提是亲子关系还不错,至少还能和孩子说得上话。很多家长无法带孩子反思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什么都不说。

那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说呢?其实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愿意说的,之所以慢慢长大、他就越来越不想说了,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家长经常不允许孩子表达真实想法。

很多家长只愿意听自己爱听的,不允许孩子表达出与自己期待不符的想法。那具体家长做了什么?想要能够引导孩子反思,现在家长又应该怎么做?

01不愿表达的原因

很多家长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特别强势、特别控制,孩子的事情都是家长说了算。不管是生活、学习、娱乐,很多事情的决策权都被家长牢牢掌握在手里。

孩子要做什么作业、做多久、然后玩多久、玩什么,都只能由家长决定。一开始孩子可能也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只要家长不满意,就会反驳、批评、打压。

比如周末孩子说想玩一天,很多家长会用说教、讲道理的方式去说服孩子,有些家长可能会很强硬地拒绝;孩子说今天作业没写完,家长就会打压、批评他。

时间久了,孩子就觉得自己说什么也没用,反而会让自己痛苦,于是他就干脆不说了。这也是很多孩子会对家长撒谎、报喜不报忧的原因。

但不说,并不等于孩子就不这样想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还是只能保持沉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等进入青春期后,有些孩子就不管你怎么说了,他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最后的表现就是家长所谓的叛逆、厌学、沉迷手机等问题。

有些孩子为了让家长满意,会选择迎合,一直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压抑的时间久了,就会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02鼓励孩子多表达

孩子对家长天生就是依恋、信任的,是愿意说心里话的。但如果家长因为自己不爱听,就不允许孩子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一定会变得不愿意说。

那家长要怎么做呢?家长要允许孩子表达,哪怕孩子的想法你不认同,也要鼓励他说出来。怎么鼓励呢?其实就是接纳。

家长不会因为孩子的想法与自己期待的不一样,就去唠叨、说教、指责他。能做到这一点,孩子才会愿意向家长说实话、说心里话。

表达的过程中,孩子也在释放心里的压抑。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等问题,就是因为压抑导致的情绪应激反应。能够释放压抑,这些问题就会好很多。

允许表达,最核心的点就是接纳。家长要接纳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允许孩子按照他的想法去尝试、去执行。只有这样,最后的反思才能做好。

如果孩子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是听你的话、甚至被你逼着去做,不管最后有什么问题,他都只会觉得是你的问题,他只会怪你。

只有执行的是他自己的想法,最后没有做好,他才可能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想法是不对的,然后才有可能去思考如何改进。这样的反思才是有效的反思。

如果孩子还比较小,家长多少还能跟孩子说上话,一定要趁早主动放手。如果孩子已经不听你的了,家长就算不愿放手,也会被迫放手,所以不如放下想要控制孩子的执念。

试错、反思,这是一个循环,想引导孩子反思,家长首先要放手。孩子经历了试错、然后没做好,也就没法怪你了。这时候孩子可能会逃避,也可能面对问题然后反思。

想要孩子能够去面对问题,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有自信。有自信的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问题,才会去思考如何解决,没有自信的孩子只会逃避。

但因为家长过去的批评打压,很多孩子是没有自信的。那如何给孩子自信呢?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优点与进步,然后认可并鼓励。

只要孩子有勇气面对问题,反思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去问问题,问他“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觉得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下次要怎么做?”

整个过程当中的难点,就在于家长能不能接纳孩子的真实想法、接纳孩子做得不好。只有家长能够真正接纳,能够保持情绪稳定,才能够引导孩子反思、成长。

反思是孩子成长的开始。但想引导孩子反思,家长至少还要能和他说上话。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说,那一定是家长经常不允许孩子表达他的真实想法。

允许表达,最核心的点在于接纳。家长要接纳孩子会这样想,接纳他按照他的想法去尝试。反思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关键就在于家长能不能真的接纳。

心理科普 | 什么是心理迷恋症?

心理迷恋症是一种心理现象,指个体对某个人或物体产生强烈情感和投注的心理状态。这种迷恋可能会导致思维和情感上的扭曲,以及对迷恋对象的过度关注和投入。

心理迷恋症通常包含以下特征:

1. 强烈的情感投入:个体对于迷恋对象表现出极度的情感投入,常常在思考和行为上表现出与正常情况下不同的方式。

2. 过度关注:个体对迷恋对象过度关注,常常主动寻找与迷恋对象相关的信息、活动等,将其放在生活的中心位置。

3. 扭曲的思维:个体在心理迷恋症状态下,可能会对迷恋对象产生过度理想化或者过度简化的认知偏差,丧失客观判断能力。

4. 忽视现实:个体可能会忽视迷恋对象的一些缺点或不利因素,过度强调他们的优点,将其看作是完美的存在。

心理迷恋症的可能原因:

1. 个体特质:个体的个性特点、情感需求和自尊心等方面的因素,可能会使其更容易陷入心理迷恋症状态。

2. 情感空虚:个体在感情上或精神上可能存在某种空虚感,因此更容易寻找并投入到迷恋对象中,以填补内心的空虚感。

3. 心理需求:个体可能在某个阶段对某种情感或某些特定的关系需求较大,因此迷恋对象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并成为个体追求的目标。

4. 环境影响:个体处于某种特定环境下,可能会被外界因素诱发或强化迷恋心理,如广告、社交媒体、群体压力等。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他人存在心理迷恋症的迹象,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 自我观察和认知:个体应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反思,意识到自己是否陷入了心理迷恋症状态,并努力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建立自我身份:个体应该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需求,以及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来增强自我身份感。

3. 寻求支持与咨询:如果心理迷恋症给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功能带来严重影响,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以获取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支持。

心理科普 | 自尊心强 ≠ 高自尊……

一例关于美国的杀母案件:

一个19岁的女孩,只因为母亲发现自己被学校开除,就用平底锅击打母亲,并砍了30刀致其死亡。

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能做出如此灭绝人性的行为,但是回顾她的成长史以及性格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这个女孩在高中时有着出色的成绩,上大学还拿了奖学金。

但是美好的生活在她上了大学之后有了转变,确切的说是她挂科之后。

因为四门课有三门不及格,她被勒令退学,学校要求她告知家长,但她一再撒谎并拖延离校,不过最后还是被赶出宿舍。

这期间每件事都在摧毁她的自尊,她不再是优等生了,不再受人欢迎了,她内心积攒的羞耻与愤怒在母亲质问她时全都爆发了出来,最终导致了这一惨案的发生。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女孩是一个自尊心极其强的人


一般我们说一个人自尊心强,其实是说他好胜心强,对他人的看法很敏感,这虽然也属于高自尊,但并不是安全型高自尊,而是脆弱型高自尊。

这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丨如果你是一个安全型的高自尊:

那么你会非常欣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你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被别人喜欢的。

你知道自己身上有缺点,但你不会以此为耻,而是坦然地接受。

别人对你有负面评价,或者戳到了你某个痛点,你不会恼羞成怒,而是会理智的看待。

丨而脆弱型高自尊的人,他们的自尊往往是有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只有结果好,才能代表我有能力,如果别人比我好,那就代表我没能力没价值”,所以他们总是习惯争强好胜,想要压过身边的人。

如果有朋友比他优秀,他就会非常嫉妒,甚至可能做出背后中伤朋友的事。

而且他们对于外界的评价也总是很敏感。

如果别人点出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或者像上面的那个案子一样:

母亲只是问女孩怎么会被学校开除,她就会激起极大的愤怒,因为在她听来就是母亲一直在说你不行,你被退学了,你是个垃圾,她无法接受这一点,更不想承认这个事实,所以她做出了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行为。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逃避。

对于他们觉得没有必胜把握的事情,他们一般都不会尝试,会找各种理由来避免加入。

如果被逼不得不去做,他们就会充满怨气,事后失败了也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到那个逼自己的人身上。

这种脆弱型自尊折射出的是一个人自卑的心灵,不管外表看起来有多么厉害,其实都很容易被困难打倒。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脆弱型自尊呢?

最关键的还是要接纳真实的自己,不管是优秀的一面,还是不足的一面,多角度多维度去看待自身的能力。

我们的自尊形成,主要是受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

如果你的父母对你是有条件的爱,也就是说你只有成绩好他们才会夸你对你好,你成绩下降了他们就对你很严苛的话,那你自动就会把个人价值跟表现挂钩。

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失败,但没有人对你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你独自消化这种挫败感,那你也可能对这件事形成认知偏差,加深你的自我怀疑。

但其实不管你是什么样,你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被看到的,你要相信自己。

孩子患抑郁症,为什么不敢告诉父母?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上的问题,而有的孩子在得了抑郁症之后,不敢告诉父母,这是为什么呢?

01 家长不理解抑郁症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先想一下我们是否了解抑郁症?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父母不理解自己的病症,所以才不会告诉他们,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病,就有可能会对孩子做出错误的对待。

孩子内心对家长不理解抑郁症而做出的反应有了一定的预估后,会选择不告诉家长,再加上抑郁症的孩子本身情绪敏感,会选择不告诉家长自己抑郁了。

02 只会责骂孩子

如果家长不理解抑郁症的话,那么他们只会责骂孩子,说孩子怎么这么脆弱,一点都不坚强,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

甚至有的家长觉得抑郁症,并不是什么一个大病,还会责骂孩子,说他浪费钱,还要花钱去看病。

其实抑郁症的孩子心思非常细腻,能够想到家长如何对待自己,当孩子在脑海当中做出了这样的设想之后,就不会再告诉家长,因为孩子也难以面对家长的情绪。

03 怕被嘲讽

孩子不仅仅会被责骂,甚至会被家长嘲讽,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听到家长的嘲讽,即便是一个没有任何病的孩子,嘲讽其实是非常伤害人的一件事情。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而已,非常天真,也并没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孩子。

很多青少年患了抑郁症,却不敢和父母说,有的怕父母担心,不想把烦恼带给家人;也有的怕父母不理解,好不容易张开口,最后却是父母的责备。但如果你有抑郁或抑郁倾向,切记一定要及时和父母沟通。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沟通?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帮到你。

01 寻求父母帮助是很正常的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向父母寻求帮助并不是件错事,抑郁症是如同感冒一样普通的疾病,谈及它并没有什么不好。

虽然抑郁症可能会极大地消耗你的精力,但抑郁症不能定义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只是不幸需要应对这种症状,因此让你父母知道你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获得他们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02 沟通前保持冷静做好准备

在与父母交谈前先让自己保持冷静,让父母知道你的抑郁症病情可能会让你害怕、紧张或者不知所措,所以要给自己加油打气。你正要迈出重要的一步,你应该为承认你需要他们的帮助而感到骄傲。

如果你担心自己在说出口前会崩溃或者泪流满面,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散散步让头脑清醒一下,或者听些舒缓的音乐缓解你的焦虑。你甚至可以邀请你的父母与你一同散步或者出去放松一下,这会减轻你的不自在。

03 不要害怕开口

青少年不愿让父母得知自己患有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害怕父母会想歪,并且父母可能会开始责备自己不是一个好家长。孩子最不愿做的事就是伤害父母,或者让他们更加担心。

但如果你继续置之不理,或一拖再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病情会加重到难以隐藏的地步,从而引起父母的注意,更会加重父母的负担。

04 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如果你不想单独跟你的父母谈,你可以告诉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人士,让他们监督你与父母的对话。

你得到的支持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好。因为你不用孤身对抗抑郁症。如果你的父母有什么担忧,他们也可以寻求专家的帮助。

05 要接纳他人和他人的援助

要知道康复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也要将这一点告知父母,即使你父母可能不太明白你的病因,但还是可以一起努力想想能让你好起来的方法。

一定要及时沟通,让他们知道你的手足无措,知道你不确定该从何开始。

总之,青少年患了抑郁症,并不是一件丢人或者难以启齿的事。及时和父母沟通是我们寻求帮助的第一步,在父母的协助下我们才能正确的就医,并接受干预,这样才会帮助你脱离抑郁的深渊。

当上班族出现抑郁情绪时,该怎么处理?

对于正值生产力旺盛的上班族,如何避免患抑郁症呢?
有些事是自己可以做到的,有些则需要企业和政府来帮忙,今天,整理了8点建议以供参考:

建议1  :已婚的人在职场之外,多了一个家庭的角色,家庭成员一定要给予支持,因为家庭关系和谐是助力,也是加分;若家庭关系不和谐,会影响职场上的表现和心情。而对于职场上未婚的人来说,支持系统来自于朋友,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找朋友聊天倾诉。
建议2  :职场环境中,同事的支持力量大于主管,因此,应该和同事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建议3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个人情绪的反应越明显,工作比较容易失常,主管认同度降低,就越容易感到焦虑及抑郁,因此,要和主管维持良好的沟通管道。

建议4  :可以先了解压力的来源,以日记方式写下自己在何种情况下会有压力?和谁相处时会有压力?然后写下自己的反应,如愤怒;针对反应的解压方法,如抽烟、运动。再记下哪些方法对解压有效或是没效?

建议5  :在工作和休闲之间,找出平衡式,工作不带回家做,在工作和家庭间是有界限的。

建议6  :找出解压的方法,而且是要找出良好的解压方式,像抽烟、熬夜看电视等,都不是良好的解压方式,运动、阅读、听音乐、散步等均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时的情境中。
建议7  :碰到职场或生活上的心理难题,最好就医或进行心理咨询。如果有失眠现象严重,可以尝试催眠疗法。抑郁症不是想开了、睡一觉醒来,病情就马上好转的,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请勿讳疾就医,抑郁症越早就医,治愈率越高。
建议8  :参加成长课程,多吸收学习;参工或其他社交活动,多结交不同领域的友人。

当然,政府及企业也应重视抑郁症防治,预防抑郁症并不一定是个人的事情,企业还需制定出明确的规范及健康的升迁制度,的工作时间、薪资等,建构友善职场环境。

亲子沟通矛盾的应对措施

基于彼此的关系,我们应该相信矛盾是可以化解的。特别是亲子沟通的矛盾,家长更需要有这样的意识,作为更加成熟的一方,需要率先一步化解矛盾的冰河,带领另一方走出这个让人闹心的漩涡。

(1)矛盾并不可怕,相信有解决的方法。NLP信念指出“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因此,矛盾不一定是问题,如何应对矛盾才是问题。而亲子沟通矛盾就像偶尔的乌云天气,打雷刮风下雨之后,也还是会有晴天。因此,家长需要及时地抽离出来,找到应对方法,即使暂时没找到合适的方法,也可先告诉自己冷静一下再说。

(2)先处理好自己的状态与情绪,才能更好地关爱别人。如果家长自己都很多情绪没有处理好,他是没办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的。某种程度上看,情绪就是家长心中的那个“小孩”。大多数的亲子冲突可能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当两个“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不在同一频道,同一节奏上,就容易产生冲突。

(3)做好期望管理,表达彼此需求。个人很多的情绪变化与期望密切相关,对别人期望过高,而对方没有达到,可能会引起愤怒;对自己期望过高,而没有达到,则容易引起失落。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先从降低期望开始。说白一点,就是不设过高期望,一切看淡,心态平和。

(4)关注当下,享受此时此刻。关注眼前的人和事情,孩子在一点上,天然地做得比家长好,家长需要向孩子学习。家长不妨多走进孩子的世界,发现并享受其中的趣味。孩子开怀的大笑,表里如一的表达,也会直接感染到家长。当我们都乐在其中时,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