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的雾霾,体会爱的温暖— “宅娃”社交恐惧症的分析

 

  一天,我的咨询室里,一位母亲带着个却生生的小男孩走进来。妈妈向我介绍说,她是感觉到孩子不对劲,需要咨询。原来这个孩子今年才6周岁,正上幼儿园大班,当他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孩子随母亲生活。

后来没过多久,母亲也另外组成家庭,不方便带着孩子,就一直把孩子放在外公外婆那里带,母亲基本上一个月来看一两次。外公外婆由于年龄偏大,很少带孩子出去玩,一般都是放在家里自己玩,老人做家务。最近越来越发现,孩子的行为表现怪异,见到生人就害怕的发抖。即使妈妈去看他,他也缩在角落做自己的事,不愿意和妈妈说话,只愿意和外公外婆以及舅舅交流。而且每天都不想上幼儿园,经常哭着要赖在家里,都是外公外婆硬拖去的。据幼儿园的老师介绍,他在幼儿园也很少说话,只愿意一个人玩,没有一个好朋友,甚至当热情的小朋友想靠近他时,他会紧张的大叫起来,吓得人家小朋友也不敢再搭理他了。孩子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自己不愿意来这个陌生的咨询室见咨询师,是妈妈连哄带骗才过来的。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属于小孩子长期被老人带,亲子关系缺乏,整天关在家里,由此造成的对外面的世界缺乏安全感的案例,主要涉及家庭教育,但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农村,存在着一批这样类似的“留守儿童”,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也是个社会问题。

心理学角度看,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比较不利的。长期缺少运动,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成年后的骨密度。而躲在家中“不见天日”,还会引起身体合成维生素D不足,造成骨质的钙代谢失常,骨密度降低,骨质的强度及硬度不够。经常食用营养成分单一的快餐食品更会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

而另一方面,“宅娃”们受到的心理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六周岁的孩子正是建立内心世界并逐渐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的时期,他们应该面对和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而不是一个人在家里“自得其乐”,或者到网上去寻找虚拟的生活空间。”据专家介绍,让孩子长期一个人待在家里,他会变得不愿意与人沟通,情绪不佳、无精打采、焦虑抑郁,长此以往有可能导致性格变化。网络世界千变万化,如果孩子们习惯了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精神依托和成就感,会使他们越陷越深,逃避现实世界。一旦开学,“宅娃”们会对学习生活难以适应,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也难以协调。

分析原因如下:

1、家庭:宅娃往往是和父母的亲密关系缺乏,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健康,造成不善于也不愿意与人沟通,缺乏安全感。比如,父母上班或者在外打工、做生意,往往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我接手的个案中最严重的情况是孩子刚一岁就交给老人,父母出外做生意,长期不和孩子接触,一直到孩子17岁才把孩子带到自己身边,这时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退学在家,没有朋友,整天上网不愿和父母交流。

2、学校: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学校怕担责任,不敢组织学生户外玩、春游等都要签责任状,幼儿园孩子去楚秀公园玩一趟还要家长陪同,甚至小学课间都不敢让学生跑、跳,压抑了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

3、社会:缺乏小区的社团儿童活动中心。淮安市城南某社区就建立了儿童活动中心,由志愿者带孩子读书、做游戏、学习,效果很好。

针对本案例的情况,由于孩子对自己症状没有痛苦和寻求解决的意愿,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存在咨询配合的问题,要想寻找症状被后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能和外公外婆以及舅舅交流而不愿和父母交流,为什么会有一些怪异的行为,这背后一定有他的深层的原因)经过思考,计划运用生活咨询的策略,主要理论是六个层次理论:(一个人生于宇宙之间,不可能脱离其他人事物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不影响其他人事物。因此,只有充分尊重这种系统性,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的境界。大脑处理事情时,会有六个不同的逻辑层次,从低到高分为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身份、系统。理解事物,同样要从系统的、整体平衡的角度入手。当一个人越能站在较高层面上理解事物时,他越能照顾全局,越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理解层次是NLP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大脑处理事情的一种逻辑,是人内心与环境和谐的一种生理机制。) 营造有利孩子改变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内部的气氛和周遍边朋友给予的有利支持,运用家庭疗法,因为孩子已经有了很多不合理信念,(如爸爸妈妈不爱我、抛弃我了等等)直接改变和间接催动相结合。比如在系统层面运用家族爱的流动带来改变的动力 另外创伤处理对孩子是个关键,总的思路是孩子缺爱,缺安全感,咨询师需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调动孩子自身资源,慢慢深入。授之以渔而非鱼,增加其生活能力和其他社会功能。

     对于孩子由于父母早年离婚,把孩子寄养给老人带造成的心理创伤处理,创伤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创伤的阴影下,存在着低自尊、缺乏自信和人际关系敏感的症状,所以必须是在孩子感到对咨询师 足够信任和安全的前提下 ,不露痕迹的运用自然催眠法,被放松和暗示后,让孩子回到创伤原点,宣泄情绪,(哭出来,说出来……)然后全然接受创伤并走出来,活在当下感受中而非过往创伤带来的负面感受中,

指导建议: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六个层次,从下往上它们分别是:

1.环境:环境包括了所有身体以外的人、事、物,时间和地点亦在其中。这些身外物是我们的资源,但我们不能控制它们,只可以选择适合的而加以运用。

2.行为 :行为是在环境中我们的实际动作过程。简单地说,行为就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3.能力:能力是在一个情况里所拥有的选择性。是能不能做,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选择的问题;就是”怎样做?“的问题,它体现了人做事的灵活性,情绪也属于能力的层次。

4.信念、价值 :信念和价值代表了做事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相信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

信念和价值观是支持身份的支柱,是把身份的意义实现出来的推动力。这也是为什么不同人选择不同做法的原因,它往往深藏于每一个人的潜意识当中,只有觉察的人才能在意识层面了解到它。

5.身份 :我是谁?我将如何实现我生命的最终意义?我要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身份就像一粒钻石,角色是它不同的抛面,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系统,而它整个的质地决定于它在最大系统中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使命。

6.系统 :我与世界的关系和影响——我对世界的贡献。最高一层是精神层次,是为谁做,人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这是心灵的层面,是富含了生命的意义的层面,是心声与使命的层面。

于此,我们不难看到,对任何事情我们都会以六个层次去理解,同时高层次的意义完全控制低层次的行动。这就像一个生命的金字塔:塔尖是系统,系统的使命决定了我们的身份,当然完成这个使命的身份有许多种;我们选择的一个身份又决定了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成千上万的信念和价值支持着我们的身份; 对这些信念或价值的实现决定了我们怎样去做——而我们的做法会有很多种,这是灵活与选择,这是能力;当我们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时,我们也会利用我不同的环境资源去展现我们的能力。而最终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我们最高的使命。

生活中,我们往往对一件事情有着六个层次上配合不相一致的情况,这是一个内在的冲突。而利用这六个理解层次可以让我们快速理清他人或是自己的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有可能治本地处理——低层次的问题,往往在高一层次找到解决。而生活经常是这样的情况:一个高层次的问题,却在用一个低层次的方法去解决。

据此,我制定的解决方案如下:

1、      生活能力锻炼以达到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2、      人际关系以及社交能力的锻炼增加孩子的自信从而找到自我。这需要家长尽力创造良好的人群交往环境,如,参加淮安的“梦幻童年俱乐部”QQ群,经常和其他孩子一起活动,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习惯。

3、      在家鼓励孩子表达自我,提升语言智能。如果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过于薄弱,社交能力缺乏,也可以尽早请心理咨询师用专业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这方面能力,如“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催眠激发潜能等。

4、      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孩子多方面兴趣爱好,提升孩子的自身价值,让孩子觉得生活有情趣,有快乐,以快乐的图画遮盖并渐渐忘却以往的那份伤痛。

5、      家长以身作则,少花时间在上网、看电影、电视、玩游戏、做家务上,每天无论多忙,一定要保证至少半小时高质量的亲子沟通的时间,多和孩子平等交流,培养孩子说心里话。孩子在家获得交流的愉悦感,就能有勇气和自信走出家门,与人交往合作。

6、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中的接触,和孩子建立了比较信任和安全的关系后,开始好转。目前孩子比较阳光。

心理咨询师可以做的方面,具体如下:

1、环境方面,迅速的给孩子搭建社会生活的环境

2、改变宅养孩子的老人的观念,让老人和孩子父母积极配合,树立养育个开朗活泼的新一代祖国花朵的观念。

3、以上健康合理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建立后,心理咨询师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选择沙盘疗法、绘画治疗、情绪宣泄等方式积极调整孩子的封闭内心状态。

4、积极训练和疏导宅娃的与别的小朋友交往的能力,包括互相帮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游戏等方式等,在快乐的游戏中,孩子的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

5、对被老人宅养过的孩子,而且获得社会和心理咨询师成功调整好的孩子的案例,做隐藏真实情况的案例分析,以共同现象的方式,在媒体宣传,引起社会重视的同时,也能从成功案例中,让家长们、学校老师们有所收益,获得启发。

资源拓展:

这个案例更多的体现的是社会现状,属于社会案例。所以,从全社会的角度,可以为避免出现更多心理不健康的“宅娃”们做以下工作:

1、全社会动员起来,对儿童留守现象足够重视

2、对刚生育孩子的年轻妈妈进行准妈妈岗前培训,让年轻的妈妈、爸爸建立正确的养育子女的观念,注重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会造就一代健康的儿童内心状态。

3、目前国家多数城市已经建立了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广大的心理咨询师本着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积极加入为未成年人疏导心理的队伍中来,建立机制,及时发现被“宅养”在家的孩子,积极解救。

4、社会舆论的配合,呼吁各大媒体,普遍关注儿童“宅养”,被封闭养育的现像。

5、对已经被“宅养”一段时间,而且造成身心伤害的孩子,建立合理的心理疏导机制。

 原创作品,文/淮安曙光心理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淮安曙光心理咨询、网站地址 www.psysg.com